电话/微信:134-3394-6680 预约/应聘(备注来意)
Title
服务热线134-3394-6680

伴游资源banyouziyuan

联系我们

龙凤游招聘网是一家服务至上”是商业企业的经营观念,把为顾客服务摆在第一位的思想,“把顾客当成上帝”即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满足顾客之所需。
由于顾客的需求是至高无上的,因此,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应充分尊重顾客要求得到好服务的权利。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为顾客提供最便利、最可靠(始终如一、准确无误)、最优质的服务。
具体表现
1、不拒绝顾客的要求
不能拒绝顾客的要求意味着对于顾客提出的任何正当、合理的要求,服务人员都应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去满足。在确实没有办法能满足顾客的要求之前,绝对不能简单地对顾客说“不”字。
2、顾客的事是大家的事
在顾客与服务组织的接触中,顾客所遭遇到的任何不方便和不愉快都会影响到顾客对服务质量的整体感知。或者说,服务单位在为顾客提供服务时,任何一个细微环节的差错或疏忽都会导致前功尽弃。

商务伴游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伴游资源 - 商务伴游
寻伴游中国(结伴旅游)
发布时间:2025-03-05 15:23:32 | 浏览次数:

古道,以诸多形态,承载着行者往来,承载着互通有无,也承载着悠远记忆。在天地间,古道如同游走的脉络,蔓延在广袤大地,奔腾于江河湖海,穿越过辽阔天空,在“海陆空”都留下了它瑰丽逶迤的曲线。

在历史的天空下,千百年间它们从无到有,从繁华到落寞,如今有些古韵犹在,又逢新生;有些逐渐沉寂,无声蜿蜒在草木深处;有些则已被风沙湮没,消逝于沧海桑田……从无到有,这些古道缘何产生?从繁华到落寞,又是出于何故?同为古道,为何命运却截然不同?兴衰起落,什么才是古道的生命支点?穿越千年而来,如何才能焕发它的新生机?

带着这一系列疑问,这一期,我们将在天地间探寻它们的踪影,重新审视古道,拂去记忆的尘埃,不断探寻,希望把路留下。

陆道兴衰,史出有因

劈山为道、黄沙成路、草木为阡、土石成陌,世间陆道万千,或千年静默隐踪可寻,或盛极而衰终被湮没,或残阶断道遗迹寥落。因果相接,兴衰之由看似错综,其实不过是历史与道路本身价值相互作用而致。

(一)直道之衰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穿越两千多年的尘烟阻隔,叹望横扫六国的天下一统,为国防军事而生也因失去防卫价值而湮没的秦直道,虽然不如万里长城让世人瞩目,但却为史册上的大汉盛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秦直道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攻防北方匈奴而修建的国防道路,也是世界上第一条军用高速公路。作为一条把都城守卫和边境防御结合起来的军事用路,它是当时边郡重镇和关中的天然屏障。

秦亡汉兴,朝代更替。秦直道无可比拟的军事防卫价值在西汉时期发出了耀眼的光芒。飞将军李广借助畅通无阻、直达边境的秦直道迅猛进军,威震胡虏;卫青、霍去病受益于秦直道的行军及补给运输作用重创匈奴,解除了匈奴对西汉北部边境的威胁;汉武帝刘彻也曾多次沿秦直道北击匈奴,巡视北部疆域。同一时代,司马迁也是沿着秦直道游历塞外千里之地。直至西汉末年,秦直道还为军队调动及后勤补给运输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全文

经历过汉代辉煌的军事贡献时期,随着北部边境危机的减少、国防价值重要性的下降,秦直道不复辉煌。唐代时,它曾为唐太宗征突厥发挥着最后的余热。但唐代以后,随着中国的政治中心东移,远离了京畿重地的关中地区,秦直道守卫关中、防御边境的价值彻底失去了曾经的用武之地,渐趋湮塞,最终消失在了历史烟尘中,只在萧萧草木中残留零落遗迹,诉说着往日的故事。

(二)丝路兴歌

千年兴衰,古道存废,衰有其因,兴亦有其因。与因军事价值而兴衰的秦直道相比,陆上丝绸之路因各种因素的作用有着更为跌宕起伏的命运和生机。

陆上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通往中亚、西亚、欧洲的庞大路网,因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而开拓,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支持而逐渐繁荣起来,是西域归附汉朝与东西方帝国互访的政治之道、国际性的贸易通道、东西文明与文化的传播通道、宗教与人文的谱写之道、科技与民族的交流之道……正是因为这些价值的存在,陆上丝绸之路在两汉时期基本繁荣不衰,更有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大秦使臣来到洛阳。但东汉后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战乱不断,丝绸之路瘫痪。

道,因往来而存焉。当盛世大唐来临时,丝绸之路终于迎来了姗姗来迟的辉煌。恢弘昌隆的国力,沿途关隘的开放,统治者高远的目光,让在漫漫黄沙中沉寂数百年的商道再萌生机,新的支线如绵延不断的根脉四处延伸,游离数百年的西域诸国行走于丝路上的“参天可汗道”,遣唐使、留学生、传教者、商旅们……在岁月之路上接踵往来。至唐朝中后期,由于西北方的战乱不断和国家的经济重心南移,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并渐渐衰落,被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取代。

在沉寂了一千多年后,2014年当“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它重新赋予新的使命和价值时,当中、哈、吉三国成功将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这条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正在新时期的经贸、交通与和平中迎来复苏。

水路之脉,浮沉古今

水载船行,河海成道。扬帆破浪,越洲跨洋。一条条水上通道仿佛水之脉络,贯穿南北、往来东西。而在兴衰因由上,不仅水、陆之间彼此影响,在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与京杭大运河之间,也相互交织牵引。

(一)海上波澜

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起源于秦汉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终于在千年的默默积蓄后发展壮大,逐渐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了中外贸易交流的主通道。

从唐至宋,中国海洋政策的开放、南方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国家经济重心的南移、商业的高度发展、航海技术的发明与应用、航海知识的累积,都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鼎峰提供了助力,海上通道往来的不仅是商品货物,还有古人的移民海外。因此,在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到元末时,战乱的影响使东南沿海港口受损,明清的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更直接地给了海上丝绸之路以重创,海上丝绸之路衰落了。在过去的几百年时间里,海上丝绸之路甚至到了湮没无闻的地步。

海禁政策不仅导致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衰落,对有着官方背景的郑和下西洋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明初海禁政策已经实施,但在统治者的支持下,公元1405-1433年间出现了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郑和先后7次、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至非洲东部,红海一带。郑和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是国际间友好交往的典范,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区的友好交流;传播了中华文明,中国的先进科技输出海外,外国的特产也进入中国,加强了明朝与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

但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国力下降,统治者不再支持下西洋,同时海禁政策更加严厉实施等原因,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成了古代中国海洋活动中的昙花一现。

(二)收获江河

失之海洋,收获江河。海禁政策使得明清海上活动衰落,但却为京杭大运河提供了新的发展生机。

京杭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时期,因吴国伐齐国而开凿邗沟。隋朝时期,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达北京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的运河;在元代,大运河进一步取直,成为从杭州直达北京、沟通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即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前身;明清时期,由于海禁政策的影响,漕运取代海运成为封建王朝重要的生命线,作为漕运的载体,京杭大运河进入了空前的500年辉煌时期。

古道最本质的作用就是交通,水道也不例外。京杭大运河从开凿、发展、繁荣到衰落,都顺应时代和统治者的需求,承担着各个朝代的水运任务,并逐渐形成了明清以京杭大运河为中心的漕运体系。但是时光变迁,水流不息,到了晚清光绪时期,由于近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动荡的社会局势等多种原因,清政府下令停止漕运,大运河的辉煌逐渐变成了历史的记忆,没有漕运的大运河多处淤塞,许多地段已不能通航,运行了2000多年的漕运也成为历史记忆。

进入21世纪,数百年前和平友好的“郑和下西洋”越来越引起世人关注,成为了中国与许多国家进行友好交往、和平贸易的范本。而京杭运河则成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工程、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象征;另一方面,它作为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依然在发挥着余热;2014年京杭大运河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海上丝绸之路则由于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再次受到国际瞩目,诞生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战略构想, 并有可能成功申请下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道之无形,苍穹可寻

道可有形,也可无形。浩渺的苍穹看似与古道毫无关联,然而当历史真的需要天空的参与时,一条条起伏于空中的航线应使命而生,以毫不逊色的表现展示其存在的价值,也因使命的完成失去继续存在的理由,从此空中无痕。

在众多的空中之道中,驼峰航线最为瞩目,这是一条因战争而生也因战争而消失的空中之道。1942年,当全世界都陷入反法西斯战争的浪潮中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进入了艰难的相持阶段。当时海上通道断绝、滇缅公路被切断,为了保障中国战场所需的战略物资运输,中国和盟军共同开辟了一条穿越印度、缅甸和中国的空中航线,全长500英里,所经之处的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于是得名“驼峰航线”。 正是因为这条空中航线,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围困,运送了源源不断的战略物资,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驼峰航线上的运送行动也因此成为了“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条悲壮的空运线”,是世界航空史上的英雄壮举。

驼峰航线因二战的需要而产生,架设了一条空中的战争生命线,并因日本的不断封锁和中国战场的需要而愈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二战的结束,驼峰航线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之后也悄然退出了历史的天空。

如今,战争的烟云早已消散,驼峰航线早已成为了消失的空中线。但那些牺牲的先烈、那种英雄的壮举、那段历史的记忆都成为了这条空中之道上不可被遗忘的组成部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不断的回望与探寻中,记忆的种子破土而出,一条条道路穿过千年烟尘在脑海里纵横架设、穿梭编织、兴衰变幻……而在这变幻中发现,天地间每一条古道的产生、发展或是消亡,都与其价值紧密相关。所有路皆因价值产生而产生,因价值的消失而消失。踏平坎坷成大道,因其有开发的价值;大路长歌著华章,因其有发展的价值;草木渐深路荒芜,因其失去存在的价值。昙花一现的价值,让它们绚丽一时,却日渐黯淡、最终难逃被遗忘的结局;永葆生机的价值,让它们在历经千年的风雨后,依然发光发热,在世人聚焦的目光中又逢新生。价值——便是古道生命的支点,撑起古道发展的脉络,绘制出一道道波澜起伏的命运轨迹。

有人走,就有会有路。对于浸透着悠久历史与璀璨文明的古道来说,不管世事如何改变,有人走,就有它存在的价值。

 
 上一篇:中国伴游网(中国伴游网络红人)
 下一篇:伴游中国靠谱吗(伴游真的假的)
微信
咨询
电话
134-3394-6680
顶部